东西常骂社火(文化遗产)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20 18:01:39
东西常骂社火 - 拜请
拜请队,即拜请观众看社火的队伍。它包括:
探马
选三匹最好的骡子(本村缺少可到他村选借),再选善于骑牲口的骑士,装束讲究,以传“圣旨、书签、令箭”为旨。自古以来,耍骂社火就有探马踏死人不偿命之说,所以探马到来,人群蓦地闪开。1992年,两村在灵宝城耍社火,一声马叫,人群中迅速躲开了一条空道。
三眼铳
土炮的一种,长约30厘米,直径约12厘米,有三个眼,用生铁铸成。若装上火药,用棍棒碓实,有炮眼与外相通,火一点,发出巨大的轰响。有驱魔、开路、维持秩序的作用。
开场锣
两位年纪较大的人,手提两面大锣,走几步打一下,表示:“闲人闪开,我队来啦!”。
横额
一块长条红布,上写:“XX村社火队”,上端绑在两根竹竿上,由两人撑搭前进。
驮辎
第一头驴鞍子上捆个酱菜蒌,篓上捆一枪或一炮,插一黄旗,上写“令”字;第二头驴驮一大刀;第三头驴上驮一包炸药。说明运输武器、物资,有军事行动。
标驮
由绸缎被面和刚结婚的新媳妇用品,捆绑在牲口鞍子两侧,上骑一个青年男女,头戴眼镜,服饰时髦。夸富的一种形式。
花锣鼓
由小锣鼓彩装而成。花楼上部坐一胖娃娃,花楼四角突出,角端系一根钢丝,外缠花绸缎布料,钢丝尖端绑一绣球,抬走一步,钢丝绣球闪一下。一般两人抬打(前抬后打),勾锣和拍铍的6—8人。服饰时髦,鼓点单调,老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勾锣和拍铍的也和上述鼓点一样,轮流打拍。
大锣鼓
大鼓一架(中大型皆可),锣3—6面,铍3—4对,一般由8—10人组成。服饰不太讲究,但须统一,倒包毛由都须倒包毛巾。原来打本地的埋人鼓,后来两村总指挥都下禁令,说耍骂社火是喜庆,不准打埋人鼓。近些年来,都学打阳平川的大秧歌鼓。
秧歌组
一般由中小学生或青年妇女组成,人数可多可少。服饰新颖、统一。组员在大鼓鼓点的指挥下,行进间扭一般性秧歌。若至对方主要场地,组员表演复杂的节目:或按00形变队跳扭,或按X形变队跳扭,或突出好组员表演。既有秧歌的步伐,又有舞蹈的姿韵。
高跷
有大(1.5米)、中(1米)、小(0.8米)三号。其制作:先把胳膊粗的木棍刨光,把上端40厘米劈扁,然后凿安一横撑,绑一长带。踩高跷时,人踏在横撑上,用长带缠绑牢实即可。其服饰,根据戏剧的角色不同而异。如果是八个人,准备踩演两出戏,四个人一出,这四个人各按戏剧中的角色着装脸谱。踩跳分为一般性和表演性两种。一般性踩跳,只按鼓点踩跳前行即可,表演性踩跳,如同在演一出戏一样,人物已经进入角色,按角色表演、踩跳、舞蹈。
乐队
把本村能吹拉的人员组成一个小乐队,人数不限,服装也不要求统一。行进间,吹唢呐、笙,拉胡琴,或定时唱蒲剧、眉户、秦腔、洛阳曲子,吹现代歌曲,都充分体现着音乐艺术,真乃是:“唢呐笙管吹破天,豫剧曲子唱红地”。
后陲
由一主骂者,化装成丑角,骑在牛背上,由“啕气”(“柜中缘”里的三花脸)牵拉。牛背上的丑角,时而表演杂技艺术,玩帽子、耍小棒、转毛巾。同时备有染红的萝卜,见了对方村里的妇女,投扔过去,吓得那些妇女乱躲乱跑,以讽刺不正经的女人。
当天下午,当探马到对方村跑两次后,第三次带上由以上组成部分组成的拜请队,至对方村先予演一圈,意在通知对方村民:回去我们就要“出社火”。
东西常骂社火 - 制、捏杆
即制杆与捏杆两套程序。
制杆,就是让铁匠打制杆芯子。铁匠根据艺人所绘的图样,或者根据艺人详细释说,把铁烧红、煅打而成。一个杆基本分三部分,(1)固定部分,即把杆固定在方桌、车厢内的部分,固定时可上螺丝,或用其它固定办法;(2)外露部分,即露在外面,表现一种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象,如蛇,就得打的象蛇(出社火时再染上蛇的颜色);(3)捆绑部分,它贴近孩子腹部,须有孩子脚蹬或膝跪的地方,其高度必须过胸。如果打的太短,杆在半路会前倾后仰左斜右倒,甚至发生坏杆现象。
自从耍骂社火以来,东西常历年都陆续添置杆芯子。有的丢失,有的被破坏,现各村仅存200座杆芯子。有的芯子已经过时了。以后再耍骂社火,根据时代的发展,必须添置新的杆芯子。
捏杆,就是装扮杆,其程序分为涂谱、捆绑、穿衣三部分。
根据戏目、扮演的角色,按舞台上涂脸谱的要求涂谱,如扮演包拯,就涂大花脸脸谱,如扮演苍娃,就涂丑角脸谱,如扮演赵连就涂徐生的脸谱,如扮演青蛇就涂小旦的脸谱……
捆绑杆,异常关键。孩子脚蹬、膝跪在芯子的某一处,从脚至胸都要捆绑好,松紧要适度。松了会出现前倾后仰左斜右倒现象,半路坏杆。紧了,孩子受不了,行至半路,会大哭大叫,要求松绑。
杆捆绑好后,艺人这里捏捏,那里捏捏,检查绑的松紧、匀称,“捏杆”由此得名。杆捏的好坏,将充分体现艺要手艺的高低。若杆捏不好,衣服穿后定会出现很多不协调的地方。
穿衣,根据角色而定。原来,古代人穿着现代衣,或者穿衣不符合身份,会被骂者抓住把柄,后来,每座杆都非常小心,穿衣尽量符合角色要求。在封建社会里,妇女缠足,三寸金莲,使得杆上的小女也穿着一双小绣鞋。现在逐渐趋向大足大鞋。
以前西常有“穿心杆”而东常没有,自从西常的女子嫁到东常,东常才知道穿心杆的制作窍道。因此,两村不约而同地规定:“传男不传女”,捏杆时不准女子在跟前。
杆的种类繁多,式样齐全,各有名杆。东常村寨子的“二人过梁秋”,南城子的“竹杆秋”,北城子的“船杆”,南巷的“软梢杆”,都颇有名气。西常村的“穿心杆”、“四人杆”、“四人过梁秋”,名声斐然。一根木棍从孩子腹部穿过,前后两人抬着前进。其实是一根铁棍,中间是个大卡子,卡住孩子腰部,铁棍一缠,衣服一穿,好象真的从孩子心部穿过。
当拜请队赶赴对方村拜请时,本村捏杆就开始了。在一个空院子或空园子内,四周围篷,不让外人偷看。两个或四人抬着,其他跟在一旁,准备更换。旁边还有两人,手持一长竹竿,上端安一半月形的扶手,有的直接撑住杆上孩子的腋部,以防万一。上杆一般让4—7岁的孩子上,太大了,抬着重也不好看,太小了,不懂事容易哭叫。从杆的数量上看,东常村大人多,数量占优势,但西常也不甘心落后,一是以短小精悍来制胜,二是到外村借人抬杆。从前,杆都固定在方桌上,现有有不少杆固定在拖拉机的车厢内,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人的负担。
东西常骂社火 - 其它内容
出社火的时间,一般在当天下午3-5时。太早了,准备不好,太晚了,社火耍不完。
白天的社火表演由拜请队、出杆队以及其他表演节目、后陲子等组成。
出社火的路线,东常从庙前开始,往西通过套巷至大场处,表演、炫耀一围,再返回庙前;西常从供销社门市部处开始,往北拐向北套巷,在西北空地表演、炫耀一圈,再返回去。
当拜请队返回到捏杆场所附近时,捏杆处鞭炮齐鸣,驱逐魔怪以保吉祥。由总指挥站在路口处,有计划地把捏好的杆夹在总队中间,按指定路线进行。
东西常骂社火浓缩远古文明精华,对研究华夏文明史起源和不同时期人文习俗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东西常骂社火对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村风文明,社会风气好转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东西常骂社火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东西常骂社火已经走出村子,被多处邀请到外地表演,平均每年产生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拉动了农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东西常耍骂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耍骂社火这一民间综合艺术将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创新、完善,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花朵。
东西常骂社火(文化遗产)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去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介绍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
热门资讯

-
高中英语重点短语600例,史上最全,必须收藏!
2021-12-15 -
★2018年马鞍山中考成绩查询于6月30日开始
2018-06-29 -
2018年马鞍山中考招生录取政策出炉
2018-06-03 -
★2018年马鞍山中考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出炉
2018-05-29 -
考试前怎样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2018-01-19 -
【陆家嘴-图】介绍
2018-01-19 -
【阿须草原-图】介绍
2018-01-19 -
【阿雷峰-图】介绍
2018-01-19 -
【阿陀岭-图】介绍
2018-01-19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