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文最苦与最乐课件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27 22:16:02
在语文的学习中,课件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课件的学习,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文最苦与最乐课件。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点拨:贫、失意、老、死。
教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举例论证。
教师:文章开头一连串的设问有何作用?
学生:开头用设问起强调的作用,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出下文。
教师:人生面对这些痛苦,应该如何排解呢?
学生: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因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失意不苦的原因是安分,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达观。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教师: 那么人生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人生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教师:这一正一反的对比,就是议论文的对比论证。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有关事例。
教师:首先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有那些呢?(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学生1:承诺未完,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
学生2:欠人钱,如“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学生3:受人恩惠,如“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
学生4:得罪人,如“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学生5:不敢见面,如“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教师:用生活中生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属于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这里生活中生动事例就属于“事实论据”。
教师:那么产生这些想法、这些责任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是“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教师:我们作为个人对他人的有这些责任,那么我们对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又有没有责任呢?。(延伸)
学生:有责任。
教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文章想从对个人说起,然后说到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又有没有责任,这是递进的说法,范围由小我到大我,最后又以对自己更有责任来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教师:作者先概括然后再具体叙述,在具体叙述时又分为那几种情况呢?
学生: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教师: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教师: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那么如果我们不尽这些责任会怎样呢?
学生:不尽责任就会最苦。
教师:“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1:文中的“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这几句话具体的讲明了原因。
教师:概括的讲是“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教师:第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那么这两个自然段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
教师:不尽责任就会最苦,那么什么是最快乐的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教师:作者在论证这一观点时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学生1:古语——如释重负 (好象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学生2: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学生3: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见《论语.中庸》)
教师:这从论证方法上来讲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这是道理论证。
教师;这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举列说明。
学生1:用了设问。如“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学生2:用了引用。如,“如释重负”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无入而不自得”。
教师:文中是如何具体阐释“如释重负”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无入而不自得”三句话的含义的呢?
学生:文中是这样具体阐释的“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可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教师:文中那一个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学生1: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学生2: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正:“苦乐循环”→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真乐
反:“自投苦海”→不尽责任,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教师:这两句都对这一段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有两个词语更能概括这个含义,它是?
学生: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教师:本部分论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学生: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教师:文章第1、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在论述中是什么关系?
学生:文章第1、2自然段论述的是“最苦”,第3自然段论述的是“最乐”,两者是对比论证。
讨论第三部分:
教师:第4自然段重点要论述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第4自然段重点要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
教师:作者引用的那些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学生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学生2: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教师:“君子有终身之忧”——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教师:为什么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学生:“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教师:为阐明这个问题,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反问。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谁说的?
教师:文章引用曾子所说的“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有何意义呢?
学生:是为了说明“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
教师: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学生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学生2:“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教师:这苦中有乐。是乐还是苦?
学生: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教师:这一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教师:文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学生1:“卸却”责任是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或“推卸责任”或“逃避责任”。
学生2:“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教师:找出最后一段中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学生:“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的大小、多少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自己主宰和支配的,并不取决于别人。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B.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C.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D.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教师: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作者要说是“有人说”,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文章最后一段的“有人说”如何如何,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技巧。作者在论述自己意见的同时,也要顾及可能会出现的不同见解,因此作者预设出可能存在的反对说法,先将它们提出来讨论,一来能增加自己文章的说服力,再者更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学生: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教师: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在这篇简短的演说词中,梁启超用极平实、中肯的话语劝告那些想躲避责任、苟且偷安的青年人,鼓励他们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大快乐。
七、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如“曾子还说哩”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八、谈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九、结束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最受纪律、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等等)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同学们了解了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文最苦与最乐课件,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热门资讯
-
高中英语重点短语600例,史上最全,必须收藏!
2021-12-15 -
★2018年马鞍山中考成绩查询于6月30日开始
2018-06-29 -
2018年马鞍山中考招生录取政策出炉
2018-06-03 -
★2018年马鞍山中考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出炉
2018-05-29 -
考试前怎样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2018-01-19 -
【陆家嘴-图】介绍
2018-01-19 -
【阿须草原-图】介绍
2018-01-19 -
【阿雷峰-图】介绍
2018-01-19 -
【阿陀岭-图】介绍
2018-01-19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